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Moody’s) 將中國的主權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主要是憂慮當局以財政刺激,支持地方政府和國營企業,將對經濟前景構成下行風險。中國財政部回應時稱,對穆迪最新行動感到失望,並指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仍是世界經濟穩定成長的重要引擎。
穆迪提到,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債務問題未來可能會由中央政府連同其他民企的財政支持,將令中國的財政、經濟以至企業實力受損。同時,由於內地房地產市場銷售不濟情況持續,中長期對整體經濟的貢獻較往年明顯下降;綜合而言,經濟動力減慢恐令政策效力削弱,為中央政府資產負債表帶來壓力,亦更難推動經濟模式轉型和改革。
內地樓價下跌變相導致地方政府賣地收益下降,被視為其中一個拖累經濟和財政的主因,穆迪表示,地方政府收入一般較依賴賣地所得,去年佔有關部門總收入約37%,個別佔比更高的地區,勢難以尋找收入來源替補。
對此,財政部反駁稱,土地出讓收入是毛收入,收入減少的同時,地方政府也相應降低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雖然房地產相關稅收下降,但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沒有大幅回落。
穆迪又提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地方國企將取得更少資源,最終要由中央政府或民企斥資打救,買入權益之餘亦負上債務責任,意味着債務問題會轉移至中央層面。
財政部重申,截至2022年底中央連同地方政府債務餘額61萬億元人民幣,對國內生產總值(GDP)佔比為50.4%,低過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近日地方政府及地方國企債價震盪,相關債息抽升,穆迪認為,這情況意味發行人再融資面對一定困難,而地方政府收入動力減弱,到期付息還本的能力受到挑戰。
財政部則強調,已要求各地方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
這是穆迪於2017年將中國信貸評級由「Aa3」降至「A1」以來,至今6年,再下調評級展望。同年較後時間,另一家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亦曾經將內地的信用評級調低,由AA-降一級下調至A+。當年惠譽亦出手將內地主權評級降級至A+至今,即與穆迪所發出「A1」相當,但最新評級展望為「穩定」。